什么是条件性?
条件性是指提供者向接受者提供贷款,债务减免或外国援助所附带的条件,接受者通常是一个主权政府。 贷款的附带条件通常与重组或帮助一个国家恢复积极经济势头所需的那些贷款有关。 债务减免或外国援助将有类似的目标。
重要要点
- 附带条件包括对贷款,债务减免或给予主权政府的外国援助的限制。使用附带条件的贷款人可以包括一个国家,一个国家集团或一个国际组织。施加的条件旨在确保资金得到有效利用。
了解条件
尽管此类资金的接收者通常是主权国家,但贷方(或救济提供者)的类型可以不同。 它可能是另一个国家,一个国家集团(例如债权国的巴黎俱乐部集团)或一个国际组织,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或世界银行(WB)。
有条件条件背后的主要动机是受援国遇到某种经济问题,需要贷款,债务减免或援助。 为了防止现有状况继续或恶化,并在以后可能需要更多资金,附加了旨在改善该国基本状况的条件,以便有效利用资金并使该国迈向自我维持的经济路径。 在IMF附带条件的情况下,该组织特别指出,当一个国家向其借款时,“其政府同意调整其经济政策,以克服导致其向国际社会寻求金融援助的问题。”
贷款或援助的付款通常分期支付,以后的分期付款则取决于该国在实现附带条件的条件下所取得的进展。
条件性并不总是能够实现其目标,并且确实会产生无法预料和意想不到的后果。
条件类型
条件的范围很广,既可以涵盖纯粹的经济问题(例如,减少财政赤字或其他经济指标的目标,例如通货膨胀),也可以涵盖更广泛的问题,例如减少腐败(提高经济效率的重要因素,但不易量化)和甚至人权或其他出于政治动机的条件。 捐助者组织还可能要求将资金分配给特定项目或目标成果,而不是由接收者自行决定是否使用资金。
对条件的批判
即使仅基于经济因素,条件性也会引起争议。 例如,在2000年代后期向债务危机国家提供资金通常附带了财政紧缩的条件。 尽管从债务可持续性的角度来看,这些措施可能是必要的,但它们也削弱了受影响经济体摆脱危机所带来的衰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