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可以采取的几项行动是扩张性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为影响一国经济而采取的行动。 扩展措施包括:
- 折现率的下降购买政府证券储备金率下降
所有这些选择都有相同的目的-扩大该国的货币供应或货币供应。
刺激货币政策
在经济衰退或预期衰退期间,中央银行通常会使用政策来刺激经济。 扩大货币供应量会降低利率和借贷成本,以期促进消费和投资。
当利率已经很高时,中央银行将重点放在降低贴现率上。 随着利率的下降,企业和消费者可以更便宜地借款。 利率下降使政府债券和储蓄账户的吸引力降低,从而鼓励投资者和储户转向风险资产。
当利率已经很低时,中央银行降低折扣率的空间就更少了。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购买政府证券。 这称为量化宽松(QE)。 量化宽松通过减少流通中的政府证券数量来刺激经济。 相对于证券减少而言,货币增加会增加对现有证券的需求,降低利率并鼓励冒险。
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用来增加贷款活动的工具。 在经济衰退期间,由于经济不确定性,银行不太可能借钱,而消费者也不太可能寻求贷款。 中央银行试图通过降低准备金率来鼓励银行增加贷款,准备金率本质上是商业银行在贷款时需要保留的资本额。
货币政策实施示例
1982年,在保尔·沃尔克(Paul Volcker)的指导下,美联储(Fed)引发了反通货膨胀衰退,这是美国最成功地实施货币政策的公认方式。
1970年代后期的美国经济正在经历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上升的趋势。 在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和现已不复存在的菲利普斯曲线之前,这种被认为是滞胀的现象以前被认为是不可能的。 到1978年,沃尔克(Volcker)担心美联储(Fed)会将利率保持在过低的水平,并将利率提高至9%。 尽管如此,通货膨胀仍然存在。
沃尔克坚持不懈,继续通过提高利率来应对通货膨胀压力。 到1981年6月,联邦基金利率升至20%,最优惠利率升至21.5%。 通货膨胀在同年达到13.5%的峰值,到1983年中一路暴跌至3.2%。
利率的上升震惊了经济中的资本结构。 许多公司不得不重新谈判债务并削减成本。 银行要求贷款,总支出和贷款急剧下降。 在这次重组中,美国的失业率自大萧条以来首次升至10%以上。 但是,降低通胀的货币政策目标似乎已经实现。
在2000年代后期的美国大萧条时期,美国出现了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最新例子。 随着房价开始下跌和经济放缓,美联储开始将贴现率从2007年6月的5.25%降低到2008年底的0%。在经济仍然疲软的情况下,它开始购买政府债券从2009年1月至2014年8月,总计3.7万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