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什么是总需求?
- 了解总需求
- 总需求曲线
- 计算总需求
- 影响总需求的因素
- 经济衰退和总需求
- 总需求争议
- 总需求的局限性
什么是总需求?
总需求是对一个经济体中所有制成品和服务的总需求量的经济度量。 总需求表示为在特定价格水平和时间点上这些商品和服务交换的总金额。
总需求
了解总需求
总需求代表在给定时期内任何给定价格水平下对商品和服务的总需求。 长期而言,总需求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因为这两个指标的计算方式相同。 GDP代表一个经济体 生产 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而总需求则是对这些商品 的需求或期望 。 由于采用相同的计算方法,总需求和GDP一起增加或减少。
从技术上讲,总需求在调整价格水平后,从长远来看仅等于GDP。 这是因为短期总需求衡量的是单一名义价格水平下的总产出,而名义价格并未根据通货膨胀进行调整。 根据使用的方法和各种组件,计算中可能会发生其他变化。
总需求包括所有消费品,资本品(工厂和设备),出口,进口和政府支出计划。 只要变量以相同的市场价格交易,所有变量均被视为相等。
重要要点
- 总需求是对一个经济体中所有制成品和服务的总需求量的经济度量,总需求表示为在特定价格水平和时间点上花费在这些商品和服务上的总金额。需求包括所有消费品,资本货物(工厂和设备),出口,进口和政府支出。
总需求曲线
像大多数典型需求曲线一样,总需求曲线从左到右向下倾斜。 随着商品和服务价格的上升或下降,需求随曲线增加或减少。 而且,曲线可能会因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而变化,或者税率的增减。
计算总需求
总需求方程式增加了消费者支出,私人投资,政府支出以及进出口净额。 公式如下所示:AD = C + I + G + Nx
哪里:
- C =消费者在商品和服务上的支出I =私人投资和企业在非最终资本商品上的支出(工厂,设备等)G =政府在公共物品和社会服务上的支出(基础设施,医疗保险等)Nx =净出口(出口减去进口)
经济分析局还使用上述总需求公式来衡量美国的GDP
影响总需求的因素
以下是一些可能影响经济体总需求的关键经济因素。
利率变动
利率上升还是下降都会影响消费者和企业的决策。 较低的利率将降低诸如家用电器,车辆和房屋等大宗商品的借贷成本。 此外,公司将能够以较低的利率借款,这往往会导致资本支出增加。
相反,较高的利率会增加消费者和公司的借贷成本。 结果,取决于费率增加的程度,支出倾向于下降或增速较慢。
收入与财富
随着家庭财富的增加,总需求通常也会增加。 相反,财富减少通常会导致总需求降低。 个人储蓄的增加也将导致对商品的需求减少,这种需求往往在经济衰退期间发生。 当消费者对经济状况感到满意时,他们倾向于花费更多,导致储蓄减少。
通货膨胀预期的变化
认为通货膨胀会增加或价格会上涨的消费者倾向于立即购买,这导致总需求上升。 但是,如果消费者相信未来价格会下跌,总需求也趋向于下降。
货币汇率变动
如果美元的价值下跌(或上升),外国商品将变得更多(或更便宜)。 同时,在美国制造的商品对于国外市场将变得更便宜(或更贵)。 因此,总需求将增加(或减少)。
经济状况与总需求
无论经济条件是源自国内还是国际,经济条件都会影响总需求。 2008年的抵押贷款危机就是经济状况导致总需求下降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由于大量抵押贷款违约,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2009年开始的大衰退对银行造成了严重影响。 结果,银行报告了广泛的财务损失,导致贷款减少,如下左图所示。 所有图表和数据均由2011年提交给国会的美联储货币政策报告提供。
随着经济中贷款减少,企业支出和投资下降。 从右图可以看出,在2008年和2009年期间,工厂,设备和软件等物理结构的支出大幅下降。
2008年银行贷款和商业投资。Investopedia
随着企业缺乏获得资金和销售的机会,他们开始裁员。 左图显示了经济衰退期间出现的失业高峰。 同时,GDP增长在2008年和2009年也出现收缩,这意味着该时期的经济总量收缩。
失业与国内生产总值2008。
经济表现不佳和失业率上升的结果是个人消费或消费者支出的下降,如左图所示。 由于不确定的未来和银行系统的不稳定,随着消费者保留现金,个人储蓄也激增。 我们可以看到,在2008年以及随后的几年里,经济形势恶化,导致消费者和企业的总需求减少。
总需求争议
正如我们在2008年和2009年的经济中所看到的,总需求下降了。 但是,在经济学家之间,关于总需求是否放缓, 导致较低的增长 或GDP收缩, 导致总需求减少的 争论很多。 经济学家认为,需求先于增长还是反之则是先问先后的问题—鸡还是蛋。
相对于可衡量的GDP,增加总需求也可以增加经济规模。 但是,这不能证明总需求的增加会带来经济增长。 由于GDP和总需求共享相同的计算,因此仅表明它们同时增加。 该方程式没有显示哪个是原因,哪个是结果。
多年来,增长与总需求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理论中的主要争论话题。
早期的经济理论假设生产是需求的来源。 18世纪法国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Jean-Baptiste Say)表示,消费仅限于生产能力,社会需求实质上是无限的,这一理论被称为萨伊定律。
随着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的理论问世,塞伊的法律一直统治到1930年代。 凯恩斯辩称需求推动供应,将总需求置于驾驶座上。 此后,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家认为,刺激总需求将增加未来的实际产出。 根据他们的需求方理论,经济的总产出水平由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驱动,并由花在这些商品和服务上的钱推动。 换句话说,生产者将支出水平提高作为增加产量的标志。
凯恩斯认为失业是总需求不足的副产品,因为工资水平的下调幅度不足以弥补支出的减少。 他认为,在重新配置包括劳动力在内的闲置经济资源之前,政府可以花钱增加总需求。
其他思想流派,尤其是奥地利学派和真实的商业周期理论家,则回过头来说。 他们强调消耗只有在生产后才有可能。 这意味着产量的增加驱动了消费的增加,而不是相反。 任何增加支出而不是可持续生产的企图只会造成财富分配不均或价格上涨,或两者兼而有之。
凯恩斯进一步指出,个人可能会通过限制当前支出(例如ho积金钱)来破坏生产。 其他经济学家认为,ho积会影响价格,但不一定会改变资本积累,生产或未来产出。 换句话说,由于没有支出,个人存钱的效果(更多的业务资本)不会消失。
总需求的局限性
总需求有助于确定经济体中消费者和企业的整体实力。 由于总需求是通过市场价值来衡量的,因此总需求仅代表给定价格水平下的总产出,而不一定代表质量或生活水平。
同样,总需求量度了数百万个人之间以及出于不同目的的许多不同的经济交易。 结果,在试图确定需求的因果关系并进行回归分析(用于确定有多少变量或因素影响需求以及在何种程度上)时,这将变得具有挑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