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亚当·史密斯(Adam Smith)赞扬了分工的优点,而大卫·里卡多(David Ricardo)解释了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的相对优势之后,现代世界在经济上已变得越来越一体化。 国际贸易已经扩大,贸易协定的复杂性增加了。 尽管过去几百年来的趋势是朝着更大程度的开放和贸易自由化发展,但道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 自《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颁布以来,一直存在双重趋势,即三个或更多国家之间的多边贸易协定以及更多的地方,区域贸易安排都在增加。
从重商主义到多边贸易自由化
重商主义在整个16世纪至18世纪末的欧洲主要大国的贸易政策中占主导地位。 根据重商主义者,贸易的主要目标是获得“有利的”贸易平衡,通过这种贸易平衡,一个人的出口价值应超过一个人的进口价值。
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不鼓励国家之间的贸易协定。 这是因为政府通过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和配额,以及禁止出口工具,资本设备,熟练劳动力或任何可能帮助外国与制成品的国内生产竞争的手段,来协助当地工业。
在此期间,重商主义贸易政策的最好例证之一是1651年的《英国航行法》。禁止外国船只参加英格兰的沿海贸易,所有从欧洲大陆进口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只或在货物生产国注册的船舶。
重商主义的整个学说都将受到亚当·斯密和大卫·里卡多的著作的抨击,他们都强调了进口的可取性,并说出口只是获得进口的必要成本。 他们的理论获得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并助长了朝着更加自由化的贸易发展的趋势,这一趋势将由英国主导。
1823年,《互惠义务法》获得通过,这极大地帮助了英国的套利交易,并允许根据与其他国家的双边贸易协定,互惠地取消进口关税。 1846年,对谷物进口实行限制的《玉米法》被废止,到1850年,大多数保护主义的英国进口政策都被废除了。 此外,英法之间的《科布登-谢瓦勒条约》还大幅度降低了互惠关税。 它还包括一条最惠国条款(MFN),这是一项非歧视性政策,要求各国在贸易中一视同仁。 该条约帮助在整个欧洲其他地区引发了一系列最惠国待遇条约,从而启动了多边贸易自由化或自由贸易的增长。
多边贸易的恶化
到19世纪末,随着世界经济在1873年陷入严重萧条,走向更加自由化的多边贸易的趋势将很快开始放缓。这种萧条一直持续到1877年,为增加对国内保护的压力增加了压力,并削弱了以往任何获取贸易的动力。国外市场。
意大利将在1878年制定一系列温和的关税,并在1887年实施更严厉的关税。1879年,德国将恢复其“铁和黑麦”关税的保护主义政策,而法国将遵循1892年的梅琳关税。在西欧所有主要大国中,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至于美国,该国从未参与过19世纪上半叶席卷欧洲的贸易自由化。 但是在本世纪下半叶,随着南北战争期间关税的提高,以及随后的1890年的超级保护主义麦金莱关税法,保护主义显着增加。
但是,与较早的重商主义时期相比,所有这些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都是温和的,尽管存在反自由贸易环境,包括一些孤立的贸易战,但国际贸易流量仍在增长。 但是,如果尽管有许多障碍,国际贸易仍在继续扩大,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战对19世纪初开始的贸易自由化将是致命的。
战后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兴起和经济状况的不景气破坏了世界贸易,并摧毁了上个世纪的贸易网络。 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壁垒促使新组建的国际联盟组织了1927年的第一届世界经济会议,以概述多边贸易协定。 然而,随着大萧条的爆发引发了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该协议收效甚微。 该时期的经济不安全和极端民族主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创造了条件。
多边区域主义
随着美国和英国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脱颖而出,成为两个最大的经济超级大国,两国认为有必要制定一项计划,以建立一个更加合作和开放的国际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和国际贸易组织(ITO)产生于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协定》。 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将在新的国际框架中发挥关键作用,但ITO未能实现,其监督非优惠多边贸易秩序发展的计划将由成立于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负责。
关贸总协定旨在鼓励成员国之间降低关税,从而为扩大多边贸易奠定基础,但随后的时期,越来越多的区域贸易协定浪潮席卷全球。 在关贸总协定建立后不到五年的时间里,欧洲将通过在1951年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来开始一项区域经济一体化计划,该计划最终将演变成我们今天所称的欧盟(EU)。
欧洲的区域主义在非洲,加勒比海,中美洲和南美洲引发了许多其他区域贸易协定的同时,也推动了关贸总协定的议程前进,因为其他国家正在寻求进一步降低关税以与欧洲伙伴关系所产生的优惠贸易竞争。 因此,区域主义并不一定以牺牲多边主义为代价而发展,而是与之相伴而生。 推动区域主义的原因可能是各国越来越需要超越关贸总协定的规定,而且步伐要快得多。
苏联解体后,欧盟推动与一些中欧和东欧国家达成贸易协定,并在1990年代中期与欧盟国家建立了一些双边贸易协定。 美国还进行了自己的贸易谈判,于1985年与以色列达成协议,并在1990年代初与墨西哥和加拿大达成了三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 在南美,非洲和亚洲也达成了许多其他重要的区域协议。
1995年,在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之后,世界贸易组织(WTO)取代了关贸总协定,成为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全球监管机构。 关贸总协定的重点主要放在商品上,而世贸组织则通过纳入服务,知识产权和投资政策而走得更远。 到21世纪初,WTO已有145个成员,中国于2001年加入。(
在世贸组织寻求扩大关贸总协定的多边贸易举措的同时,最近的贸易谈判似乎正处于“多边化区域主义”的阶段。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TTI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和区域亚太合作(RCEP)占全球GDP和世界贸易的很大一部分,这表明区域主义可能正在演变为更广泛,更多边的框架。
底线
国际贸易的历史可能看起来像是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之间的斗争,但是现代背景下,当前这两种政策都可以同时发展。 实际上,在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之间进行选择可能是错误的选择。 发达国家已经意识到,经济增长和稳定取决于贸易政策的战略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