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平均成本定价规则”?
平均成本定价规则是监管机构强加给某些企业的定价策略,旨在将他们可以向消费者收取其产品或服务的费用的价格限制为与创建产品或服务所需的费用相等的价格。 这意味着企业将产品的单价设定为相对接近生产产品所需的平均成本。
细分平均费用定价规则
这种定价方法通常强加于自然或法律垄断上。 某些行业(例如电厂)可以从垄断中受益,因为可以实现大规模的规模经济。
但是,让垄断不受管制可能会产生经济上的不利影响,例如定价。 由于监管机构通常允许垄断者收取高于成本的小幅提价,因此平均成本定价似乎可以通过允许垄断者经营并获得正常利润来纠正这种情况。
实证研究广泛支持平均成本定价方法,大多数行业中的大大小小的公司都采用定价方法。
生产商采用平均成本定价策略,对所售出的每个产品或服务单位仅收取材料和直接人工导致的总成本增加。 如果销售受到影响,企业通常会将价格定为接近边际成本。 例如,如果某件商品的边际成本为1美元,而正常售价为2美元,那么如果需求减少,出售该商品的公司可能希望将价格降低至1.10美元。 企业会选择这种方式,因为从交易中获得的10美分的增量利润比根本没有出售要好。
平均成本定价被很好地用作公共事业(尤其是自然垄断的公共事业)监管政策的基础,在该政策中,企业获得的价格等于平均生产总成本。 平均成本定价的好处在于,受监管的公用事业可确保获得正常利润,通常被称为公平回报率。 关于平均成本定价的一件坏事是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总成本,这意味着价格大于边际成本。
平均成本定价与边际成本定价
相反,边际成本定价发生在企业获得的价格等于边际生产成本时。 它通常用于比较其他监管政策,例如用于公用事业的平均成本定价(尤其是自然垄断的那些)。 但是,自然垄断不能保证正常利润,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平均成本定价更适用于自然垄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