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不认为股票市场是一个人:它的情绪可能会从烦躁变成欣喜。 它也可以仓促做出反应,并在第二天做出修正。 但是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金融市场吗? 分析市场情绪是否能为我们提供任何动手策略? 行为金融理论家认为可以做到。
行为金融学的宗旨和发现
行为金融学是一个研究领域,认为在做出投资决策时,人们并不像传统金融理论那样理性。 对于好奇于情绪和偏见如何推动股价的投资者,行为金融提供了一些有趣的描述和解释。
重要要点
- 行为金融理论家认为,人们不是理性的而是经常基于情绪和偏见来做出投资决定的;投资者经常持有亏损的头寸,而不是承受亏损的痛苦;与众不同的本能解释了投资者为何选择买入的原因。事后看来,行为金融在分析市场收益方面很有用,但尚未产生任何见解可以帮助投资者制定出未来表现优于大盘的策略。
心理学推动股票市场运动的观点与建立的理论相提并论,这些理论提倡金融市场是有效的。 例如,有效市场假说的支持者声称,与公司价值相关的任何新信息都会由市场迅速定价。 结果,未来价格走势是随机的,因为所有可用(公共和某些非公共)信息均已折现为当前值。
但是,对于经历过互联网泡沫和随后崩溃的任何人来说,有效的市场理论都很难被接受。 行为主义者解释说,非理性行为不是常态,而是司空见惯。 实际上,研究人员已经通过非常简单的实验定期复制了非金融行为的例子。
损失的重要性与收益的重要性
这是一个实验:为某人提供肯定的$ 50选择,或者在掷硬币的情况下,赢得$ 100或什么都不赢的可能性。 人们很有可能将确定的东西装在口袋里。 相反,提供以下选择:1)确定损失50美元,或2)投掷硬币,损失100美元或不损失。 该人可能会选择第二个选项并掷硬币,而不是接受50美元的损失。
硬币在一侧或另一侧着陆的机会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相等的,但是人们会抛掷硬币以使自己摆脱50美元的损失,即使抛硬币可能意味着更大的100美元损失。 这是因为人们倾向于认为弥补损失的可能性比获得更大收益的可能性更为重要。
避免损失的优先事项对投资者也同样适用。 试想一下北电网络的股东,他们看到他们的股票价值从2000年初的每股100多美元暴跌到几年后的不到2美元。 不管价格下跌多低,投资者(他们相信价格最终都会回升)通常持有股票,而不是遭受亏损的痛苦。
牧群与自我
牧群的本能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倾向于模仿别人。 当市场上下波动时,投资者会担心别人知道更多或更多信息。 结果,投资者强烈地去做别人正在做的事情。
行为金融学还发现,投资者倾向于将过高的价值放在从少量数据样本或单一来源得出的判断上。 例如,众所周知,投资者将技能而非运气归功于挑选获胜股票的分析师。
另一方面,信念不容易动摇。 例如,在1990年代后期一直困扰着投资者的一个想法是,市场的任何突然下跌都是一个购买机会。 确实,这种买入买入的观点仍然普遍存在。 投资者通常对自己的判断过于自信,往往只关注一个“讲”的细节,而不是比较明显的平均值。 这样一来,他们就不会过多地关注较小的细节而无法看到较大的图像。
行为金融学有多实用?
我们可以问问自己,这些研究是否将帮助投资者击败市场。 毕竟,理性的缺陷应该为明智的投资者提供大量获利的机会。 但是,实际上,几乎没有价值投资者采用行为准则来理清哪些廉价股票实际提供的收益始终高于正常水平。
行为金融研究的影响在学术界仍然比实际资金管理更大。 尽管理论指出了许多合理的缺陷,但该领域提供的解决方案却很少能从市场狂热中获利。
《非理性繁荣》(2000年)的作者罗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指出,在1990年代末期,市场处于泡沫的深渊。 但是他无法说出泡沫何时消失。 同样,今天的行为主义者也无法告诉我们市场何时达到顶峰,就像他们无法告诉我们2007-2008年金融危机后何时会触底。 但是,它们可以描述重要转折点的外观。
底线
行为主义者还没有提出一个连贯的模型,该模型实际上可以预测未来,而不是仅仅借助事后观察就可以解释市场过去的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理论并没有告诉人们如何打败市场。 相反,它告诉我们心理导致市场价格和基本价值长期存在分歧。
行为金融公司没有提供投资奇迹来利用这种差异,但也许可以帮助投资者培训自己如何警惕自己的行为,从而避免会减少个人财富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