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宽松(QE)是美国中央银行从2008年11月至2014年10月参与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由房利美和房地美从其会员银行发行。 总体而言,中央银行的资产增加了3.6万亿美元,至4.5万亿美元。 美联储成员银行的资产也相应增加,从而使其可以放贷更多,并具有与印钞类似的效果。
尽管量化宽松对货币供应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它并没有直接增加M1,M1用来衡量流通的硬币和钞票的供应,支票帐户存款以及某些其他工具,例如旅行支票。
量化宽松类似于印制货币,但美联储用于其资产购买计划的新创造的货币仍然是名义上的电子形式。 它没有采用钞票和硬币的形式。 它也没有最终出现在银行客户的支票帐户中。 实际上,为了防止由于美联储购买资产而导致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中央银行要求财政部出售证券并将收益存入美联储的补充融资账户。 到2009年初,后者的债务增加了约半万亿美元。
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第一阶段量化宽松(QE1)开始后,MB(包括央行货币在内的货币基础)立即超过M1。 从那以后,它一直超过M1,尽管在第三阶段和最后阶段(QE3)于2014年结束后差距已经缩小。
另一方面,随着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M1增长明显加速。 这不是MB增长的直接机械结果,但确实与美联储对金融危机的反应有关。
随着房地产市场开始低迷,中央银行对联邦基金利率进行了多次大幅度下调,从2007年中期的5.25%降至0%的空前低点,到2008年12月降至0.25%。它没有再次加息。持续了七年,然后只降低了四分之一百分点。
当时的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在2009年7月写道:“随着经济复苏,银行应该找到更多借出储备的机会”; 在量化宽松政策下,这些准备金(即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部分)急剧增加。 “这将使广义货币(例如M1或M2)的增长更快。” 低利率鼓励银行放贷:由于贷款的利润率变薄,因此需要更高的交易量才能产生相同的收益。 从借款人的角度来看,贷款需求随着借款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同时,计息帐户中存入储蓄的动机下降,因此活期存款增加。 所有这些影响推高了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