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收益债券或垃圾债券的一个非常著名的方面是,它们特别容易受到压力市场条件的影响,例如在经济衰退或衰退(例如2008年经济衰退)期间出现的市场条件。这种对市场压力的脆弱性许多研究表明,与投资级债券相比,垃圾债券市场确实更为明显。
这种现象并不难解释。 随着经济疲软,企业获得资金的机会变得越来越稀少,而对这些日益减少的机会的竞争也随之加剧。 欠这种债务的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也开始减弱。 所有这些条件意味着,当市场承受压力时,更多的公司会更经常遇到最坏的情况或破产。
投资者当然知道这一点。 他们自然会开始以最高风险出售其投资组合中的债券,这只会使风险敞口最大,现金与债务比率最差的那些公司情况更糟。 显然,随着对高收益债券需求的枯竭,供求定律正在逐渐消失,它们必须提供较低的价格以试图继续确保所需的投资。
过去的垃圾债券崩溃
所谓的垃圾债券市场主要包括过去的35至40年。 一些人认为,垃圾债券市场仅存在于过去的三到四十年内,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当时这些类型的债券开始越来越流行,随着更多公司的发行,新型发行人开始出现。将它们用作金融债务工具。
80年代的储蓄和贷款危机
在突出的过程中,垃圾债券在道路上遇到了几处坎bump。 第一个主要的问题是1980年代臭名昭著的储蓄与贷款丑闻。 当时,S&L公司对收益率较高的公司债券进行了过度投资,同时又出现了明显更高风险的做法,最终导致垃圾债券的表现出现了严重崩溃,这种情况持续了将近十年,一直持续到1990年代。
高收益债券市场的崩溃
垃圾债券市场在1980年代以指数级增长,从1979年的100亿美元增长到1989年的高达1890亿美元,每年增长超过34%。 在过去的十年中,垃圾债券的平均收益率约为14.5%,违约率略高于2,仅为2.2%,为市场带来的年度总收益约为13.7%。
然而,在1989年,鲁道夫·朱利安尼(Rudolph Giuliani)和其他在高收益债券兴起之前主导了企业信贷市场的政治运动导致市场暂时崩溃,导致德雷克塞尔·伯纳姆(Drexel Burnham)破产。 大约24小时后,新的垃圾债券基本消失了,并且大约一年没有反弹。 这导致投资者在1990年的高收益市场上净损失4.4%,这是该市场十多年来首次出现负回报。
2000-2002年的“ Dot Com”崩溃
在1990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繁荣时期,许多使用高收益债券为自己筹集资金的公司很快就倒闭了,与此同时,高收益市场在净收益方面又发生了最糟糕的变化。 崩溃不是由于有人企图破坏市场或不道德的S&L投资者的行为造成的。 相反,这种破产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投资者一直为实现互联网通过其进入全球市场的能力所承诺的丰厚利润而梦falling以求。 投资者将他们的钱投入到了想法上,而不是制定可靠的计划,结果,市场动摇了。
但是,一旦这个错误变得清晰起来,投资者就开始支持高收益债券市场上更多可靠的选择,并且能够迅速恢复。 在2000-2002年期间,市场的默认平均值为9.2%,几乎是1992-1999年期间的四倍。 在此期间,平均总回报率低至0%,2002年创下了违约和破产记录的最高记录,然后在2003年再次下降。
2007-2009年的金融危机
当次贷丑闻爆发时,危机中涉及的许多所谓“有毒资产”实际上与高收益公司债券有关。 这些丑闻源于这些次级或高收益资产以AAA级债券而非“垃圾级”债券的形式出售。 危机袭来之时,垃圾债券收益率价格下跌,因此收益率猛增。 高收益或投机级债券的到期收益率(YTM)在此期间增长了20%以上,结果是垃圾债券违约率的历史最高水平,平均市场利率高达13.4截至2009年第三季度。
底线
然而,尽管遭受了所有这些挫折和外部打击,垃圾债券市场以及二级市场的打击似乎总是在恢复。 发行人继续转向高收益债券,某些投资者团体和私人投资者乐于购买。 因此,这种持久的实力既建立在公司对资本的持久需求上,又建立在投资者对投资级债券(比投资级债券发行)的投资回报率更高工具的持久需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