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独特的冲击
- 直通效应
- 权衡证据
- 底线
在2010年代中期,全球经济见证了美元兑其他主要货币的涨势,油价暴跌,以及其他一些宏观经济事件。 传统观点认为,美元的健康状况与进口价格成反比,在这种情况下,坚挺的美元会降低进口价格。 但是,由于外国公司经常选择在美国市场维持其价格,因此,非必需消费品的进口价格并不总是与美元的变化同步。
相反,进口价格与美元之间的联系反映在美元走强时商品价格下降的趋势中。 大宗商品市场以美元报价,因此,当美元上涨时,大宗商品价格将下跌似乎是直观的。 简而言之,美元走强将通过商品价格而非消费品影响通货膨胀。 因此,在预测货币将如何影响通货膨胀时要考虑的关键因素是商品价格的行为。
重要要点
- 诸如贵金属,农产品,石油和天然气等大宗商品经常被吹捧为投资组合的多元化产品,可以对冲通货膨胀。其他资产市场价格与商品价格之间可能存在负相关关系,但商品往往会做出回应商品价格还可能以某些不一定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方式对特定风险因素(例如自然灾害)做出反应,从而改变美元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实力而不是国内通胀压力。
独特的冲击
大宗商品价格被认为是通过两个基本渠道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 领先指标通常会在整个经济之前显示出可衡量的经济变化。 一种理论认为,大宗商品价格对诸如需求增加之类的一般经济冲击能迅速做出反应。
第二个问题是价格变化反映了系统性冲击,例如飓风会削弱农产品的供应,从而增加供应成本。 到了到达消费者的时候,总体价格就会上涨,并且通货膨胀将会实现。 大宗商品价格作为预期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的最有力依据是,大宗商品对广泛的经济冲击做出了快速反应。
直通效应
过去,石油价格上涨是商品和服务价格强劲上涨的原因。 其原因是,石油是经济中的主要投入,并用于诸如供暖和给汽车加油之类的关键活动中。 如果石油成本增加,那么制造塑料,合成材料或化学产品的成本也会上升,并转嫁给消费者。 这种关联在1970年代能源危机期间很明显。
权衡证据
无论是其独特的冲击还是一般的价格变动,商品-通货膨胀的关系都不总是成立。 例如,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需求的增加可能与对制成品的需求相对于农产品的增加相吻合。 虽然这可能导致总体价格上涨,但农产品价格可能下跌。
这些类型的事件表明,商品通胀运动取决于推动商品变化的因素。 此外,全球市场美元走强将提高商品相对于外币的价格。 外币商品的较高价格将有助于降低需求和以美元计价的商品。 在这种情况下,国外商品价格上涨可能导致国内通缩。
底线
随着时间的流逝,商品价格与通货膨胀之间的简单双向关系已显着下降。 在1970年代,这种关系在统计上显然很稳健。 但是,在过去的30年中,相关性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话虽如此,当其他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例如就业和汇率波动)明显时,大宗商品价格还是通货膨胀的指标。
全球化增强了经济的相互联系,当大宗商品价格从强势美元上涨时,这通常会导致国内通缩。 尽管商品价格并非100%表示通货膨胀,但在对冲通货膨胀时,它们可能是一个很好的起点。